善用空间
迷人景致
完善辅助设施
深井海滨长廊
提升区内设施
保护海港条例的考虑
放大地图
善用空间

青山公路两旁的可用空间有限,为减少对青山公路及现有行人路的影响,部分单车径须以单车桥、隧道或护土墙形式沿海兴建。我们会善用青山公路现有的行人路,沿海建造部分单车径路段,以节省成本和减少对现有海堤和斜坡的影响。为增加步行乐趣,我们会在可行的情况下,沿部分单车径外围建造行人路,及于空间充裕的合适地点设置观景台。连贯的单车径及行人路将加强青山公路沿海的畅达性。

空间安排的案例

迷人景致

临海单车径沿途风景优美,可眺望汀九桥、青马大桥、马湾海峡等景色。我们亦会在合适位置加设休息处,让行人及骑单车人士均可享受优美景致。

返回
完善辅助设施

除了在沿途加设三个具备单车泊位的休息处外,我们亦计划在屯门海荣路设置单车汇合中心,提供练习场、单车租赁站、饮水设施、洗手间、救伤站等设施。单车汇合中心交通方便,邻近公共运输交汇处,方便骑单车人士集合和解散。另外,现已开放使用的荃湾海滨单车汇合中心将增设单车租赁站和救伤站,现有海安路休息处亦会增加单车泊位,以配合荃湾至屯门单车径全线贯通。

返回
深井海滨长廊

深井位于荃湾至屯门单车径的中段位置,富有地区特色而且海景景色优美,是一个合适地点设置一个中途站,提供单车辅助设施之余,亦能为周边社区供应多一些优质消闲设施,以支持当区居民实践健康生活。

初步建议以填海方式于深井增设一段长约1公里、阔约20米的海滨长廊,以供兴建单车径和其他消闲及康乐设施,例如多功能空间、长者及儿童休憩设施、宠物友善设施等。新海滨长廊亦能够提供空间兴建单车径相关辅助设施,例如单车泊位、单车维修站、洗手间、小食亭等。

设计愿景

设计的第一步,让我们先想想有什么愿景?

一个积极主动的生活理念的海滨长廊

地方营造及共创

利用社区的资产、灵感和潜力,我们能够为深井海滨的公共休息室创造更多的可能。要先了解街坊的创意和民间故事,营造当地居民可以“创作者”的角色,打造地方创意和培育社区价值,需要营造有趣的氛围。

设计考虑及机遇...

可否与现有设施融合?

如何让巿民欣赏
迷人的日落景致?

有更多休憩空间,
该如何运用?

如何让单车径的设计
与海滨融合?

如何加强海滨与
深井内陆地段的连系?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减低水浸风险?

提升区内设施

单车径途经多个现有设施,部分可以借此机会改建优化,例如以加建升降机取代行人天桥原有的斜坡通道,一方面可以腾出空间建造单车径,另一方面亦可提升行人环境。


另外,一些包括垃圾收集站、巴士站、单车泊位、泳滩设施等亦有可能按需要考虑重置、改建、整合或优化。

荃湾湾景花园附近天桥改善工程构想图

加强连系

单车径将能够提升沿途景点之间的畅达性。我们会探讨将白楼直接连接至拟议单车径,以便骑单车人士和行人可轻松及方便地游览此活化历史建筑物。

返回
保护海港条例的考虑

《保护海港条例》于1997年通过,订明维多利亚港(下称「维港」)须作为香港人的特别公有资产和天然财产而受到保护和保存,并为此而订立不准许进行维港填海工程的推定。条例中的「填海」是指「任何为将海床或前滨形成为土地而进行或拟进行的工程」(海床和前滨范围的指定水位线为「高水位线」)。因此,假若要在维港范围进行填海,有关填海工程须符合终审法院在2004年的裁决,即符合「有凌驾性的公众需要」的单一测试。公众需要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需要。 《保护海港条例》所规管的海港范围包括汀九桥以东的维港,此范围内,拟议单车径路段的工程须符合《保护海港条例》的要求。拟议单车径的部分路段须以单车桥形式建造,设计已尽量把工程对维港的影响减至最少,但仍有两个地点有机会或将涉及《保护海港条例》规管。

地点1 (近水湾泳滩附近)有一段长约25米的单车桥,落成后部分永久结构会覆盖属维港范围的海面,但实际上不会在海港填土形成永久土地。拟建的单车桥桥底离开「高水位线」约10米,故此这些结构不会对单车桥底的水域构成限制。由于拟建的单车桥将覆盖一小部分维港,故此该部分的工程可能受《保护海港条例》规管。

另外,施工期间,我们须在地点1地点2(近油柑头码头)架设临时工作台以兴建单车桥永久结构。临时工作台即使只属临时性质,亦会受到《保护海港条例》所规管。我们期望透过公众参与活动收集意见,你宝贵的意见和支持将有助我们按照《保护海港条例》的规定,落实相关项目,让市民得以享用充满活力的海滨。

考虑因素(1):有凌驾性的公众需要
拟议的单车径为整个新界单车径网络尚待兴建的最后的缺环,完善的单车径可令荃湾海滨段的效益有效发挥并有助向公众推广健康生活模式。
社会需要
  • 贯通整个82公里「新界单车径网络」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行人路及单车径网络供一家大小使用
  • 鼓励公众实践健康生活
  • 加强社会对维港的归属感,并提供消闲空间作地区性活动
  • 提供安全畅达的单车径及行人路网络,并把分散的休憩用地和景点连系起来,借以提升骑单车人士和行人的整体体验
  • 改善行人环境,减少争路情况
环境需要
  • 鼓励市民以单车作为短或中途的交通工具,实践低碳生活
  • 腾出更多空间供公众享用维港
  • 公众可近距离欣赏维港景观
经济需要
  • 促进单车径沿线经济活动
  • 推广单车旅游
  • 可有助本地单车业界发展
考虑因素(2):没有其他合理选择
各项走线均有其困难及限制,并非合理的选择,主要的限制闡述如下。
考虑因素(3):最少限度填海

我们将优化地点1及地点2的单车桥设计,令永久桩柱位于高水位线范围之上,避免永久填海,仅有小范围海港受到单车桥的覆盖。

我们建议改建油柑头码头附近的行人天桥,尽量利用天桥的现有桩柱作为拟建单车径的永久支撑,减少进行建造工程,从而减少施工期间对维港的影响。工程完成后,我们会拆卸临时工作台,并重置人造海堤。

临时工作台用于兴建单车桥永久结构。根据初步技术评估,预计临时填海总面积约1公顷,为期约两年。

返回